8.31.2010

遲來的某知名芝山"正妹"水貨店遊記

8.30.2010

View of My Room

The Rainning Night

下午一睡就一直到晚餐前被雨聲給吵醒了,趕緊關上忘了關的窗。

從陽台看出去發現天空其實也還不錯,所以吃飽飯後想說閒著,就去車上拿了腳架上來,第一次拍起這每天都在看的景。

8.27.2010

續談DSLR移焦問題

如果有興趣的人,可以先往前翻這篇淺談DSLR移焦,本篇只是單純簡單的解釋為什麼移焦的問題會在數位時代如此嚴重的被提出來檢視。

既然移焦問題是從SLR整個設計的機身結構就會出現,那為什麼底片機時代從沒聽說過這問題,反倒是進到了數位時代之後,移焦問題不只有user哀鴻遍野,連相機/鏡頭廠都焦頭爛額?

首先我們要知道,135的片幅有多大?35X24mm。

過去在底片時代時,底片(不管是正片負片)在曝光之後,進暗房洗出來會洗到多大張?8x6的照片別說是你,我自己拍的照片也沒洗過那麼大張的。

10x8的照片只要300萬畫素!!

同樣一幅圖,如果我們每個pixel去檢視的話,是100萬畫數的容易發現顏色有暈色,還是500萬畫素的?

所以在數位時代來臨時,畫素一口氣拉到上千萬,135片幅甚至有Canon用在5D2上面這片解析度超過兩千萬畫素的狀況時,當使用者把拍下來的圖片1:1檢視時(同時拜LCD的發明所賜,使用者才能夠真的去看到每個pixel),原本過去一點點的移焦不明顯的問題,瞬間就被突顯出來了。

是否發現有種說法是:縮圖無移焦?當然這種說法我不能說是對的,但也不能說完全是錯的。

首先要提出的問題是,在光路問題都排除後,什麼叫做準焦?幾何學以及數學公式都告訴我們,只有落在焦點(焦平面上)才能算是準焦。落在成像圈內算不算準焦?如果不算的話,超焦距攝影的成像到底是清晰還是模糊?

其實泛焦(超焦距)的概念,指的是「人眼能接受辨別成清晰的模糊程度」。

這概念同時拿來檢視移焦的問題時,你會發現當你把照片放大到每個pixel去檢視時,一點點的模糊都是難以接受的。

縮圖本來就是在縮小模糊程度!一點點的移焦後製過後你也未必看的出來。

附帶一提的是,過去不是沒有移焦,而是底片時代的暗房工作多由相片沖洗行的老闆幫你搞定了,只是你沒發現而已。

又是一個月過去

2010年的八月快要過完了。

這個月我花了幾次時間談論著還沒有結果的案子。跟著簡單王還有其他友人吃了幾次飯喝了幾次酒還不可思議的去夜唱。

該做的事情很多都還在找資料中,也有更多都還在拖延之中。

該要用掉的東京來回機票依然在那邊擺著。

然後八月就這樣要過了...

只好擺上一張適合現在心情的照片了


p.s. 簡單王看到請不要追殺我...

8.15.2010

年薪200萬?

本來要去睡了,看到某長輩發了一個噗:前老闆請他介紹對象,要求年薪兩百萬。
(知道以上人物的也請低調不要曝光他們)

或許是我對金錢觀念或是物質概念比較薄弱吧,如果一個人的人生對象是用基本的薪資高低做刪去法,那我很懷疑你對人的價值是不是也貼上了$$來判定?

很久以前已經流傳的一封信件,大意是一位美女想要認識高薪的華爾街黃金單身漢,詢問方法,結果被以商品價值來評價。

相當諷刺!

當然在人際關係的過程之中,薪資以及物質使用等,基本上就是價值觀的顯著表徵。我也絕對同意價值觀相差太多的人,要能長久相處需要相當的心力。

男人用美色來刪去女人,所以女人用金錢來選擇男人?當你失去了金錢和美色時,那麼你還剩下什麼?身為一個人,你還有多少殘餘價值?

我也很諷刺自己,因為我可以接受人用外表這個條件,因為人總是喜歡美的事物。可換上金錢,這勢利感卻讓我厭惡的想吐。

貧賤夫妻百事哀,我知道。有了錢之後有多少的煩惱與犧牲,你可知道?

我可不想讓人生過的如此悲哀。

8.14.2010

DSLR 入門二三事

EF 24-105L & SIGMA 50/1.4 EX DG
我最常用的外出組合:評價很高的SIGMA 50/1.4 EX DG以及Canon EF 24-105L
過去傳統攝影遷扯到暗房工作,加上機身鏡頭價格昂貴,攝影一直都是相當專業而且高價的興趣。常在外奔波發現在到處都是拿著DSLR的遊客,拜數位化及廉價化之所賜,不管是Canon、Nikon、或是Pentax等,全新的一機一鏡組從兩萬多到四萬不用,買下來就初步跨入攝影這領域了。

我想,會跨入這道門檻的人,有不少是看到DSLR拍出來那銳利的畫質或是廣告那超奶油的淺景深特寫,深深的嚮往,接著就掉入了這個「深坑」。很常見的幾個狀況:
  • 拍的不夠好,是不是我用的是便宜的kit鏡?
  • 你看看這些前輩拍的多漂亮,用的是ED鏡、L鏡,更甚者是Minolta、Leica等,快拜!
  • 大家都說kit差,我是不是一開始直接買單機身+某某鏡才不會走冤枉路?
  • 大光圈才有淺景深,大光圈鏡頭就是強,要買鏡頭就是要湊齊大三元?
  • ED鏡跟L鏡發色就是漂亮,金圈跟紅色橡皮筋都可以三倍速!
  • etc...
拍照本來是興趣,為何會慢慢的轉變成為器材換來換去,而花了許多冤枉錢之後,我也曾看過最終還是找回了一管便宜旅遊鏡的同好,拍的快樂高興就好。我想,最大的問題還是在剛開始完全不懂攝影的一些概念...。
  • 曝光三要素
  • 構圖原理
  • 焦段透視感
  • 等校焦長
  • etc...
SIGMA 50/1.4 EX DG & 24-105L
SIGMA這支鏡頭算是我最常用又愛不釋手的,雖然老是想要換成EF 35L就是...
其實這並不是篇新手文,而是我看了許多的新手文後的心得文。如果人家問我,我一直都告訴別人:構圖跟曝光才是重點,好的構圖曝光絕對不是花大錢砸一顆好鏡頭一台機身就能搞定的。

就拿我手邊的鏡頭來說好了,24-105 f/4 L IS這顆是5D2的kit,畫質一直被嫌軟,但是這焦段實在是太方便了,拿來比畫質的24-70 f/2.8 L一整個又重焦段又不夠用,又沒有IS(防手震)。

EF 24-105L & SIGMA 50/1.4 EX DG
EF 24-105L 很方便畫質又不差的旅遊鏡
有句名言是:笨蛋,重點是相機後面那顆腦袋!

單純在被DSLR的「帥氣」和「專業」以及拍出來的「美感」給騙進來的人,我並不是瞧不起新手,但如果你有心想要去做什麼事情或是學什麼興趣時,不是應該要先學會基本的知識嗎?

常常在跟別人講說,在你考慮要踏進攝影之前,先搞清楚什麼是P/A/S/M。構圖跟曝光會決定一張照片的80%,剩下的可以靠後製來完成。如果你連曝光三要素:光圈、快門、ISO都不知道,那要怎麼拍出一張是你想要的好照片?

網路上找的 5D2的模式轉盤,除了全自動跟CA外,就只有PASM跟B快門
很多人都是為了不要浪費已經花的錢,開始換鏡頭、換機身、加配件等等,順便練自己的拍照功力,那你為什麼要繞這麼大一圈?單純想練手動模式的話,高階的數位相機就有,為什麼要花錢買單眼?

還有許多想談的,但是思緒沒整理好,最後就補上我的鏡頭照吧 XD

EF 35/2 & SIGMA 50/1.4 EX DG
如果只是出門隨拍,我通常會帶著這兩顆定焦鏡(不過35/2快要變成只拍吃的了...)
EF 35/2 & 135L
兩支EF定焦 135L反而是最少用的
EF 135L & 24-105L
兩管L鏡 紅色橡皮筋不會讓你飛天遁地三倍速...

後記:

鏡頭照前面幾張是135拍的,後面兩張是用50,都把色溫定在5400K,後製調整都是一樣的。

這幾張除了可看出跟後面白色的PS3距離壓縮感不同以及散景程度不同外,真的有人覺得L鏡銳利到可以飛天遁地?顏色有比較濃郁?層次感真的有比較好?

縮成這樣我不說50mm拍的那幾張大圖會有色散你會相信嗎?

當然定焦鏡的畫質銳利程度肯定不能跟變焦鏡相提並論,但是構圖曝光拍的好+後製拉曲線才是真的,沒騙你大家都是這樣搞!!!

8.10.2010

午後的悠閒時光

下午帶著老媽去辦事情,出門前覺得要帶相機跟書無聊時可以打發時間。

前幾天剛好有人跟我說,可以去星巴克點杯咖啡,悠閒的過一個下午。想到南屯路跟文心路口那間造型奇特的星巴克我一直沒去過,所以就趁著等待的時間來這邊點杯拿鐵跟新口味的蛋糕。

意外的,上班日的下午整間星巴克都快坐滿了,不知道哪來這麼多不用上班的人。

所以照片看起來彷彿悠閒的午後,事實上是在嘈雜的環境之中拍攝的(嘆)

另外一點要抱怨的是,原來wifly的動作跟擴展速度這麼快,剛換的光世代雖然送了一年的WLAN,但是根本沒啥地方可以用阿...。

題外話,這張照片的焦平面蠻有趣的,嘗試了兩三次才成功!

8.08.2010

是否所有的女人都是公主?

有時候我不禁的在想,是什麼樣的原因讓男人跟女人的差距如此之大?或許是因為我是工程師性格吧,總是想著是否有跡可循或是有理論可以解釋?

女人老愛抱怨著男人不貼心,不為自己著想,不懂自己想表達什麼。可身為男人我聽到的回答,總千篇一律的:女人為什麼就是不肯直接講出來妳想要的到底是什麼?

特別是,我發現我是特別笨拙的那種,不懂的猜測人的心思。

人的相處,總是不斷的猜測著彼此的距離,然後找到一個平衡點。所以有的人可以是無話不說沒有秘密的好朋友;有的人可以是無所不作一起幹壞事的死黨;有的人可以是上班工作相處合作的夥伴;有的人可以是每天見面寒暄兩三聚的點頭之交。

我一開始都把人放在一般朋友,然後慢慢的尋找著要接近還是退後的最適距離。

有的時候我以為我被拒絕了,結果其實是我沒接到球。很多我都是後來才發現,原來人總是這麼愛刺探、愛假裝。

或許是自我保護吧,不過有時真的覺得:他媽的是在玩我還是考驗我的耐心?

又是一篇虎頭蛇尾的抱怨了...

8.04.2010

Hockenheim GP之後

懶的分成兩篇,本想一次解決不過還是把布達佩斯的新仇舊恨留到下次...

連續兩戰話題都很大,先來談談在Hockenheim的Team Order事件好了。

TO這東西其實由來已久,算是圍場內不傳之秘,Williams算是傳統車隊中的標新立異,通常會讓兩位車手自己去PK,所以也曾發生過兩位車手PK到最後該年度的World Champion被別人抱走了...。

而法拉利在Hockenheim的TO事件,之所以鬧這麼大,完全就是個意外。Racing Engineer大概沒想到會被導播切給全世界的人聽。


其實今年最早被提出TO問題來討論,並不是Alonso,而是Red Bull之前兩位車手相撞之後,又把Webber的新尾翼拔給Vettel用...,Webber甚至在拿下單站冠軍之後透過Team Radio說出:身為一個二號車手這也是個不錯的結果。

Ferrari這次的事件,完全就讓Red Bull解套了。

而此事件之後,巴西人的二奶讓車與反擊傳統也確定了!!
Related Posts Plugin for WordPress, Blogger...